“我国每天有2.5万人进入老年人行列。9月份的某天,全国老年人已超过2亿。”这组来自11月2日“201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高层论坛”上的数据显示,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已格外严峻。现有的养老保障制度将如何变革?老百姓能否实现老有所依、老有所养?百姓的关注具体而热切。
关键词一:延迟退休
45岁的王女士在北京一家IT企业工作,十几年前她放弃“铁饭碗”跳槽到现在的公司。虽然当年的勇气为她换来比机关干部多一倍的工资,但是如今人到中年,养老成为她最关注和焦虑的问题。“本来想着再干10年就能退休拿养老金了,没想到又要出台延迟退休了。IT行业本来压力就特别大,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扛到那时候。”王女士开始后悔当初的“勇敢”决定,“如果还在机关当公务员,即使延迟退休影响也不大,毕竟退休后的待遇有保障,落差不会太大。”
李先生在北京一家国企当财务主管,他太太是一名公务员,两口子是标准的“丁克”家庭,名下房车俱备,虽然也是人到中年,对于养老问题就不像王女士那样焦虑。“如果只靠单位社保交的养老金,以现在的通胀率来看,到退休时指着它养老肯定没戏。所以我们好几年前就买了商业保险,到退休以后每月的基本生活应该没什么问题。”但是对于延迟退休,李先生则明确反对:“我们没孩子,经济上没什么负担,就想着一到年龄就退休,开始享受生活,出去旅游、做点喜欢做的事。”
据了解,目前,政府部门、学界已对“延迟退休”基本达成共识:在现有实际退休年龄的基础上,每年“延退”几个月,积累约20年后,增强中国养老金的可持续性。而媒体调查显示,有近七成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,反对声音主要有:会增加就业压力、对中低收入劳动者不公平、拿养老金年头太少等。“有命交社保,没命拿社保。”按中国人的平均寿命73岁算,如果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,那么平均下来只能拿8年的养老金,那么此前交的几十年的养老金岂不太“亏”了。
关键词二:以房养老
同样引发争议的还有“以房养老”政策。不久前在微信中流传的一个段子颇能反映民众的态度:“100万的房子,抵押给银行给你50万!还得分20年给,每年2万元,最后房子归银行。那我为什么不卖了100万存银行呢?每年利息还能有3万多呢,我一年花3万最后还能剩100万!”
在某网站关于以房养老的一项调查中,参与调查的近8000余名网友,超过5000人对“以房养老”产生质疑。网友“鑫鑫”留言:凭啥老百姓交了一辈子养老金到头来还得靠自个来养老?花几辈子积攒的钱买一套房,到头来用了10来年的养老时间给花完了?!
事实证明,“以房养老”在国内仍面临诸多挑战。在南京、上海、长春、北京的试点城市中,三个城市已终止,仅北京还有养老机构和房产中介还有此业务,但是生意冷淡。中国的养老文化、我国房产70年产权问题等因素都增加了其试点的困难。
关键词三:居家养老
相对于延迟退休和以房养老引起的巨大争议和不确定性,居家养老则让人看到了光明和希望。日前,北京市老龄办召开的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现场会传出一个好消息:北京将用两年时间在全市322个街道均建设一所50至100张床位的养老照料中心。
今年79岁的董奶奶身子骨还算硬朗,但是她的老伴五年前患上老年痴呆症,已完全失智失能,长年在家卧床。自己岁数大了,照顾老伴越来越力不从心。“孩子们工作都特别忙,压力都挺大的,我们真不愿意成为子女的拖累。如果能住养老院就好了。”然而,董奶奶多方打听,却没有找到一家合适的养老院。公办的养老院收费合理、条件不错的,根本没有床位,据说现在排队少说也得排几十年;五星级的养老中心,每月花费至少过万,不是普通百姓去得起的。今年7月,老伴住进了医院,董奶奶每天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,疲累不堪,“我自己都不知道还能扛多久,总不能扔下老伴不管吧。”
记者了解到,目前大多数老人的生活需求多集中在看病、就餐、洗澡等日常照料内容上。据悉,全市各街道建成养老照料中心后,将既是一家养老院,为失能、失智或高龄老人提供全托养老服务,也能为社区老人提供临时托管服务,以及送餐、洗澡、看护等上门服务。届时,居家养老将不再成为难题。
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