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届的毕业生已经离开学校已经半年有余,在传说中的最难就业年,社工专业学生的去向值得关注。在对多位学生和社工机构的走访中发现,由于行业发展环境、专业的大众认可度等原因,选择留在社工或公益行业的学生仍是少数,但是留下来的这部分毕业生,我们想问,社工们都去哪了?

社工现状
   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日发布消息:在社会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中,共有1.2万人报名,实际参加考试的仅有7000多人,弃考者超过四成。不仅如此,由于工资待遇偏低,一些社区招聘的大学生社会工作者“来也匆匆,去也匆匆”,跳槽现象时有发生。
  下基层,进社区,成为当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选择。作为一种新兴职业,大学生社会工作者正是目前社会的急需。在一些发达国家,社会组织可创造占社会总量10%的就业岗位,在我国,这一比例还不到1%。无论数量还是质量,社会工作者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,仅北京市“社会工作师”的缺口就超过1万人。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向该领域发展,不仅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,也将为社区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。
  尽管如此,社区却很难吸引并留住大学生社工,个中缘由,决不仅仅因为工资少、待遇低。
  原本对社会工作充满期待,可到社区工作后,不少大学毕业生感到尴尬和失落。他们常听到大爷大妈说,你还是大学生呢,怎么干这样的工作!许多人不理解:大学生为什么不找个“正经工作”?跑到小区打工有什么出息?由于用人单位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定位不准确,很多大学生在社区不是从事专业性的工作,而是和过去的居委会一样,整天忙于“鸡毛蒜皮”的事情,难以发挥专业特长。由此,大学生社工对职业前景感到失望,难免会萌生去意。这些人又将去哪?

大学毕业你愿意做社工吗
  • 60%
  • 34%
  • 5%
投票 投票成功,感谢您的参与
参与话题